“浦山讲坛”第12期:疫情下的一季度数据与全年经济展望

发布时间:2020-04-22 16:35:00
简介:
作者:

新冠疫情对我国一季度经济造成了较大冲击,-6.8%的GDP增速更是创下1992年建立季度GDP核算制度以来第一次负增长。在一季度数据公布的当天,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首提“六保”。从“六稳”到“六保”,中国应对疫情冲击的宏观经济政策有了新的方向。

一季度经济数据揭晓,疫情对国内经济造成的影响更为直观, 全面评估疫情冲击并研判应对政策重点成为可能。如何最准确地研判一季度数据?当前中国仍面临海外疫情输入压力,下一步,全年经济走势如何?后三个季度的政策施力重点是什么?

4月20日,在浦山讲坛第12期上,有着30余年统计工作经验的统计“老兵”——CF40学术顾问、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许宪春对一季度经济数据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剖析。此外,CF40成员、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与CF40特邀成员、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研究部负责人梁红也共同剖析了当前中国面临的内外压力,并就全年经济形势展开分析。

本期浦山讲坛主持人为CF40研究部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徐奇渊。

从生产、消费、收入端解读一季度经济数据

对于一季度经济数据,许宪春从生产、消费、收入端解读了一季度经济数据。他表示,此次疫情对经济的冲击远超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影响。

1、生产端

(1)疫情对中国经济产生重大冲击:三次产业增加值均下降,第二产业增加值降幅最大,对经济下降的影响最大。

(2)新经济新动能保持增长,对抑制经济下降起到重要作用

(3)从3月份数据看,经济增速呈现明显回升态势

2、需求端

(1)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净出口需求均明显下降

(2)基础设施、制造业和房地产开发三大领域投资均明显下降,制造业投资降幅最大

(3)3月份数据也呈现明显恢复态势

3、收入端

(1)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速比2019年同期明显回落,实际增速为负

(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显著下降

(3)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明显下降

4、总体特点:以往最稳定的消费部门,成为此次经济下滑的最大贡献因素。

五大关键词看懂中国经济下一步

刘元春将本次疫情冲击特点和中国应对方案总结为五个关键词——

关键词一:超级疫情

这一次是人类第一次在交往全球化、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时代,在经济全球化、金融全球化面对这种传播性强,致死率高的公共危机。它对于整个经济系统的冲击不仅仅拘泥于一个国家一个区域,而是一个全球性的;不仅仅是来源于供给侧的,同时来源于需求侧。更重要的是,因为这种疫情及其传播,以及政策的这种把控具有强烈的不确定性,而这种不确定性所带来的这种超级密切的冲击是我们经济社会系统难以承受的。

关键词二:中国方案

中国方案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在严格的疫情管控基础上采取相对温和的经济对冲和经济救助政策。这种政策组合是基于我们的国情出台的。

我国为什么不像欧美这样一下子出台天量的救助政策?因为疫情冲击对于中国经济所带来的各种压力与欧美具有本质性的差别。中国社会结构和它的承受力与欧美也具有明显的差别。

关键词三:阶段性成效

目前,疫情阻击战取得阶段性胜利,这是一个奇迹。从1月23号武汉封城,到4月8号武汉全面解封,在不到3个月时间内,能够做到新增确诊病例基本上处于零状态,可以说明中国方案的正确性。

从结构角度看,我们目前复工复产进展比较顺利,三月份的很多参数反弹,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性的反弹,而且反映了中国经济的韧性和弹性。所以,这种阶段性成效恰恰印证了“严格管控加温和的经济对冲”这种模式的适应性。

关键词四:超级压力

复产复工基本完成,经济循环开始常态化后,我们还将面临五重下行压力的叠加,这会导致我们在二季度所面临的压力,比一季度简单的经济停摆还要大。

第一重:内防反弹外防输入;

第二重:前期金融市场震荡引发的后遗症及可能持续的金融市场震荡;

第三重:疫情的全球蔓延给中国外需、供应链和产业链带来的持续冲击;

第四重:中国经济面临的传统周期性下滑因素和趋势性下滑因素;

第五重:昂贵的重启成本。

关键词五:政策再定位

第一方面要聚焦民生救助,第二方面要聚焦于经济刺激,第三方面还要聚焦于化危为机的改革。下一步,我们应该高度关注经济所面临的困难,并对中国方案进一步改善。

发达国家救助计划的本质是“财政赤字货币化”

梁红重点分析了海外疫情形势和对中国的冲击,以及中国接下来可考虑的政策选项。

她认为,欧美版的救助计划,基本上都是财政赤字货币化。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如果把这次疫情看成一个较长时间的天灾,有储蓄的国家可以动用储蓄,没有储蓄的国家只有向未来借债。当一些国家没有办法借外债的时候,靠自己国家的信用用货币也是一种举债的方式,美国就是一个典型。只要国内外对这个国家的信用还有信心,它是可以坚持这么一段操作的。但这一次的问题是,当前美国国债已经处在相当高的位置。欧洲、英国、日本现在基本上都是这样的图景。发达国家的选项最后基本都会是财政赤字货币化。这对中国的政策应对,包括一些海外资产的安排,都提出了较大的挑战。

分析中,梁红提出了两点中国需要关注的问题:1、中国面临的外需冲击,可能会在5-7月份才真正显现在数据上;2、未来需要关注美元荒过后的人民币升值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