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永定当选浦山基金会会长
9月25日,上海浦山新金融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浦山基金会”)第一届理事会第8次会议在上海召开。浦山奖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学术顾问余永定当选浦山基金会会长。
余永定
为了纪念我国卓越的世界经济学家浦山先生,并推动我国国际金融与新金融的研究和发展,2016年7月,CF40旗下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发起设立浦山基金会。基金会以弘扬浦山先生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克己奉公的高尚品质,推动金融理论创新,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为宗旨,主要业务为奖励在国际金融领域做出贡献的经济学家,并资助新金融领域的课题研究与研讨。
浦山先生是世界经济学界公认的领军人物,他师从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1949年于美国哈佛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上世纪80年代初,浦山担任中国财政部赴世界银行代表团团长,领导了中国恢复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席位的谈判。晚年他重返学界,为中国世界经济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他一生的挚友、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劳伦斯·克莱因曾告诫经济学者,如果想真正了解中国在上世纪90年代的经济形势及所取得的成就,就请好好阅读浦山的经济分析。
中年时期的浦山
在余永定眼中,浦老是一位楷模,“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永定亦曾寄语年轻学者,希望“经历过IT革命冲击,对经济创新的兴衰以及与此息息相关的经济波动有切肤之感的年轻一代经济学家,能够完成浦老未竟的研究。”
上世纪80年代初,余永定就一直在浦山教授的领导下,从事研究工作。当时,浦山的名字在中国经济学界并不耳熟能详。有一次陪同浦山出国访问时,余永定震惊地发现,浦山教授在国际上竟如此知名,一大批非常知名的经济学家都非常尊敬地称他为学长或老师。
后来,余永定曾在文章中写道:“他(浦山)的学术水平,他在国际经济学界的声望,是当时国内一般经济学家所无法想象到的……在形式化的经济理论的掌握上,我们同浦老之间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由于差距太大,我们甚至不能判断这种差距到底有多大。”克莱因也曾亲口告诉余永定:浦山是当时哈佛、麻省理工学院年轻经济学家圈子里最有才华的一个,如果他留在美国,他将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当然,浦山最终没有选择留在美国。新中国成立不久,怀揣报国理想的浦山就回国参加“抗美援朝”。在中美停战协议的谈判和签署过程中,拥有哈佛大学博士学位的浦山上校发挥了重要作用。期间,周恩来总理曾专门派飞机把他接回北京,向他征求某重大问题的意见。后来,浦山成为周总理的英文秘书,跟随周总理参与了共和国早期的大量外交活动,如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与1955年的万隆会议。
在余永定看来,浦山更加可贵的是其正直的品格和严于律己的精神。在回忆文章中,他曾讲述这样一则故事——
80年代初,浦山作为访问学者到美国教书。回国后数万美元收入悉数交了党费。在历次出国中,所有收入也一律上交。1985年我同浦山同志一道访问日本。一回国,第一件事就是问我日本的收入(稿酬)全部上交没有。我告诉他,根据国务院文件,我可以保留一部分收入。他不肯相信,直到我把文件拿来念给他听,他这才作罢。90年初,他再次到美国讲学,又再次把相当部分收入上交。
一直到80年代末,浦山夫妇一直同另一家人合住一个不足100百平方米的3居室单元。直到去世之前,浦老夫妇居住条件的唯一改善是由与别人合住改成自家独住,由住在第五层搬到了第三层。外交学院内的老楼没有电梯,而浦老由于腿病再也爬不动五层楼了。当年的美国驻华大使温斯顿-洛德想拜访浦老。浦老婉拒的方法很简单:“你爬得了五层楼吗?”
“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余永定认为,浦山当得起这样的赞誉。也正因此,他一直积极参与浦山基金会和浦山奖的各类活动,担任浦山奖学术委员会主席,推动基金会和浦山奖行稳致远发展,并于近日正式出任浦山基金会会长,以此弘扬传承浦山先生刚正不阿、严谨治学的精神。
2016年7月30日,在浦山基金会成立仪式上,余永定致辞表示,设立浦山奖是为了弘扬浦山教授“虽九死其犹未悔” 的理想主义,克己奉公、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质,浦山基金会则为浦山奖的发展提供了永续动力。
浦山世界经济学优秀论文奖以浦山教授夫人陈秀煐女士捐赠的10万元人民币为启动资金,由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发起,浦山基金会主办,随后,得到许多个人和团体的支持。
目前,浦山奖已连续举办六届,被国家教育部纳入每年的科技统计年报项目,列为与“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等奖项同等重要的优秀学术成果奖。浦山奖主要奖励世界经济、开放宏观经济学、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经济发展与增长,以及中国对外经济关系方面具有原创性的优秀学术研究和政策研究。
2017年浦山奖颁奖典礼上,王洛林为获奖代表颁奖
2019年浦山奖颁奖典礼上,王洛林为获奖代表颁奖
2020第七届浦山奖征奖工作于今年3月启动,目前论文已完成初审,即将进入学术评议组及政策评议组的复审环节,预计将于今年年底公布获奖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