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第4期(总第30期)
发布时间:2017-08-26 14:56:00
简介:
作者:
专题
中国金融监管改革的十二个热点问题/谢 平 杨 硕
银行同业业务模式的演化、 风险特征和监管启示 /刘丽娜
互联网银行监管研究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互联网银行课
宏观经济
美丽的烦恼:如何用好我国的 巨额储蓄?/姚 洋
改革实践
本轮去产能成效、问题及 历史经验梳理 /纪 敏 张 翔 赵天奕
新金融
金融科技发展的国际经验和 中国政策取向 /廖 岷
金融务实
对“金融去杠杆”的四点认识 /张 涛
中国金融监管改革的十二个热点问题
谢 平 杨 硕
谢 平 杨 硕
摘要:我国已经形成了各种跨市场、跨机构和跨产品的金融交叉业务模 式,金融体系愈加复杂,相继出现了一些风险事件。本文以当前金融体系和监 管中存在的十二个热点问题为主线,分析了当前金融监管的争议和金融体系的 复杂性,厘清了当前金融监管存在的目标,并在总结评价当前热议金融监管模 式基础上提出金融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本文核心观点为,在中国以银行为主 导的金融体系中,银行是核心,也是金融监管的重点。国内外监管经验也表明 并不存在最优金融监管范式,每种金融监管模式并没有好坏优劣之分。监管也 并非越统一越好,也不是越分散越好,关键要厘清监管的权利和责任。
关键词:金融监管 银行理财 分业监管
注:作者谢平系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高级研究员,杨硕系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博士生。* 本文系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内部课题“中国金融监管改革”的部分成果。
银行同业业务模式的演化、 风险特征和监管启示 *
刘丽娜
刘丽娜
摘要:银行同业业务经过演化,已经从早期的资产负债管理工具转变为 一种多元化投资和盈利方式,由此也导致传统银行业务的风险框架向复合型 风险转化,风险不易识别、难以准确计量,存在监管套利空间,并且风险传 导渠道更加多元化,风险扩散速度更快,范围更广,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指 标上升,部分资金存在空转套利现象。对此,监管机构应坚持“实质重于形 式”的原则,穿透业务本质实施风险监管;加强政策协调,有序化解局部风 险、维护全局稳定;针对创新业务的监管应回归本源、有保有压。
关键词:银行同业业务 交叉型业务 银行监管
注:作者刘丽娜系中国银监会创新部产品创新处处长。* 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作者所供职单位。
互联网银行监管研究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互联网银行课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互联网银行课
摘要:互联网银行作为一种新型银行模式,其发展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 泛关注,探究其监管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互联 网银行监管的必要性和挑战,从市场准入、业务范围、反洗钱规定、银行风 险管理和消费者保护等角度研究世界各国互联网银行的具体监管措施。在此 基础上,本文对比分析了国内外互联网银行监管的异同,并对我国互联网银 行的监管提出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银行 金融创新 金融监管
注:张晓朴、姚勇系课题负责人。* 本文根据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互联网银行课题结项报告改编而成。
美丽的烦恼:如何用好我国的 巨额储蓄?
姚 洋
姚 洋
摘要:我国的巨额储蓄是一种美丽的烦恼:它是美丽的,因为它促进了 经济增长,提高了居民和政府的购买力;它也是一个烦恼,因为它创造了海 量的流动性。本文认为,解决我国经济高杠杆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提高消费 占GDP的份额,降低储蓄率。另一方面,降低储蓄率,也是提高内需,转变 增长方式必需的过程。我国是一个巨型经济体,且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化(现 代化)进程仍然没有结束,因此,尽管我国的老龄化速度很快,但巨大的经 济腹地足以支撑消费的继续增长。当下重要的是政府和社会转变观念,把 “勤劳致富”让位给“适度享受”。
关键词:高杠杆 高储蓄 消费
注:作者姚洋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长江学者讲座教授。
本轮去产能成效、问题及 历史经验梳理
纪 敏 张 翔 赵天奕
纪 敏 张 翔 赵天奕
摘要:本文在分析本轮去产能成效和问题的基础上,梳理了历史上特别 是上一轮大规模去产能(1998—2000年)政策和经验,并对上轮与本轮去产 能环境特征做了全面对比。基本结论是,尽管我国去产能政策体系逐渐改 善,去产能效果一次比一次显著;但行政手段在其中仍发挥了关键作用,市 场化长效机制仍是短板,这也是历次去产能效果不能持久、结构优化不足的 根本原因。与20世纪90年代末相比,当今去产能的内外环境已发生重大变 化,市场化程度明显提升,有条件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转变政府职能 两方面着力,加快构建防治产能过剩风险的市场化长效机制。
关键词:产能过剩 去产能 长效机制
注:作者纪敏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张翔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赵天奕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本报告节选自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内部课题“中国产能过剩风险及其治理”。课题主持人:纪志宏。本文不代表作者所在单位看法,文责自负。
金融科技发展的国际经验和 中国政策取向
廖 岷
廖 岷
摘要:近年来,金融科技的概念在全球范围内备受瞩目。但作为一个行 业来看,目前全球金融科技业仍处于初期阶段,且各国发展情况差异显著。 从行业演进来看,目前各方对金融科技发展阶段的划分也尚未形成统一认 识。本文从发展、解构、监管三个维度对金融科技在国际国内的发展做了综 合梳理和深入分析,进而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金融科技 监管科技 移动支付 网络融资 区块链
注:作者廖岷系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学术委员。* 本文为上海新金融研究院(Shanghai Finance Institute)年度报告《金融科技发展的国际经验和中国政策取向》的部分成果。报告在2017年第七届上海新金融年会暨第四届互联网金融外滩峰会上发布。
对“金融去杠杆”的四点认识
张 涛
张 涛
摘要: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十分明确提出“稳是主基调,稳是大 局”。防风险是今后一段时期中国金融领域的重中之重,那么这意味着未来一 段时期货币金融调控和监管的方向一定是中性偏紧的。对于金融领域而言, 既要缓解潜在金融风险,同时还要尽力保证经济运行的稳定。现代金融的核 心功能应该是通过融资实现资金配置效率的优化,即金融始终是为实体经济 服务的,由此带来的“金融脱媒”、“金融深化”、“金融市场化”等也均应围 绕此展开。
关键词:金融危机 金融去杠杆 货币政策
注:作者系中国建设银行金融市场部市场研究处处长。*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