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第1期(总第27期)
专题
宏观经济量平价升 汇率浮动何足惧 ——2016年第四季度宏观政策报告/张斌
美国对华贸易保护可能打什么牌?——美国贸易保护历史对我们的启示/王涵
20世纪80年代美日贸易战对当前中美经贸关系的启示/何晓贝 张岸天
改革实践
税收负担只占企业综合成本的 6% ——来自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调研数据的分析 /刘尚希等
产能过剩的衡量与原因分析 ——一个文献综述/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课题组
金融务实
企业部门去杠杆的进展——来自资产周转率的视角/高善文
宏观经济
两次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的应对/魏加宁 杨光普
全球宽松货币政策的拐点可能带来的冲击 /王戴黎 孙明春
张斌
摘要:2016年第四季度,外部经济景气程度回升,国内货币政策轻微收紧。中国宏观经济的一大运行特征是,工业品价格普遍上升并带动工业企业利润回升,工业增加值增速持平。经历了 2016年的周期性行业上行以后,接下来中国经济面临的是周期性下行压力。以房地产、汽车消费为代表的周期性行业增速下降将带动经济整体放缓。供给侧的亮点是制造业升级和进口替代。中国政府应减少外汇市场干预,引入人民币汇率自由浮动或宽幅区间浮动。从国际经验看,类似中国这样的经济基本面出现货币大幅贬值的概率很低。
关键词:中国宏观经济 经济周期 汇率自由浮动
注:作者张斌系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高级研究员。本文系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2016年第四季度宏观报告的部分成果,本报告经CF40组织专家论证。季度报告研究团队包括张斌、何晓贝、邹静娴、邓欢。
王涵
摘要: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缺需求”是全球各国政府始终面临的难题,这一特征至今仍没有改变。但是,货币政策宽松与汇率贬值的效果微乎其微。因而,未来各国政府必然将改变政策的重点。在货币政策宽松遇到瓶颈的背景下,政府将逐步转向财政政策的宽松。然而,财政宽松与货币宽松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提供的需求有明显的外溢效应。为了避免这一外溢效应,财政政策宽松必须辅以贸易保护。同时,过去几年超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发达经济体的贫富差距扩大,这也是导致近几年各国政坛中民粹主义抬头最主要的原因。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认为重新梳理历史上的几次“贸易战”是必要的,可以对当下带来一些启示。
关键词:货币宽松 财政宽松 外溢效应 贸易保护 贸易战
注:作者王涵系兴业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
何晓贝 张岸天
摘要:近年来中美贸易失衡加剧,特朗普政府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更加 重了中美贸易的紧张关系。本文通过对 20世纪 80年代美日贸易冲突的分析, 探讨了中美贸易关系和美日贸易关系的异同点,对特朗普政府可能采用的贸 易保护措施进行了可行性分析。本文认为,特朗普政府最可能采取的贸易措 施包括:修改相关规则并强化使用反倾销 /反补贴 /反规避措施,加强美国外 国投资委员会对中资的审核,以及启动337条款与201条款。
关键词:美日贸易战 中美贸易摩擦 反倾销 反补贴 反规避 337条款 201条款
注:何晓贝、张岸天系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助理研究员。中美关系是特朗普政府的重要议题,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研究部就“特朗普上台对中国的影响”的议题进行了系列研究。本文为系列研究的部分成果。
刘尚希等
摘要: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的调查显示,我国企业综合成本负担确实较重,但税收负担只占企业综合成本负担较小的比重。减税费是必要的,但是替代不了企业经营模式的转型升级。降税空间不大,片面关注降税并不能解决企业成本高、负担重的问题,应该综合施策降低企业综合负担。全面深化改革并加快各项改革落地,是降负的关键所在。改革进程滞缓,导致制度性成本快速上升。
关键词:企业税负 企业综合成本 减税费 企业转型升级
注:作者刘尚希系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其他作者包括傅志华、程瑜、李成威、梁季、许文、闫晓茗。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课题组
摘要: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过剩产能问题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严重桎梏,理论界开始重新思考界定产能过剩的概念。综合国内外文献,产能过剩可从微观和宏观视角、总量与结构视角、体制与非体制视角界定其不同内涵。此外,本文还厘清了产能过剩与一些相近概念的异同。对于产能过剩的成因,本文从市场缺陷、地方政府干预、产业政策偏差、要素价格扭曲四个方面做了文献综述。
关键词:产能过剩 市场缺陷 地方政府 产业政策 要素价格
注:本文系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内部课题的部分成果,课题负责人纪志宏系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司长,课题组成员包括纪敏、王新华、牛慕鸿、牛少锋、赵奕然、魏磊、方悦平、戴赜、张翔、陈得文、熊鹭。执笔人:纪敏、赵奕然。审稿人:纪志宏。
高善文
摘要:尽管中国企业部门的宏观杠杆比例继续快速提升,但微观的数据分析显示,2014年以来,企业部门的资产负债率总体上开始下降,宏观杠杆的提升全部来源于资产周转率的恶化。从微观数据上看,企业在 2014年之前的宏观杠杆上升来自于资产负债率恶化和资产周转率下降的共同作用;这之后企业已经开始以修复资产负债表为目的的杠杆去化进程。但由于资产周转率的下降,宏观杠杆继续上升。值得注意的是,2014—2016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在工业品领域经历了比较明显的通货紧缩,这意味着企业的去杠杆行为实际上部分地启动了债务—通货紧缩的恶性循环,这使得杠杆去化十分困难。随着工业品通货紧缩的消除,企业杠杆去化的宏观条件显著改善,杠杆去化即将明显加速。
关键词:企业税负 企业综合成本 减税费 企业转型升级
注:作者高善文系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魏加宁 杨光普
摘要:本文聚焦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亲历的两次国际金融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回顾了两次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冲击,并系统梳理了在两次危机中中国的应对措施。在此基础上,我们对中国在这两次危机中的应对经验和教训进行了总结,并结合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就如何真正走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给出了自己的看法。我们认为,要使中国经济真正走出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必须继续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调整,并辅之以适当的宏观需求管理,推动经济的转型升级,激发经济活力,改善市场预期,这样中国经济才能够实现新的增长,迈上新的台阶。
关键词:国际金融危机 风险防范 危机应对
注:作者魏加宁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邮箱weijn@drc.gov.cn,杨光普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助理研究员,邮箱 guangpuyang@drc.gov.cn。本文系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内部课题的部分成果,课题负责人为魏加宁,所研究的两次国际金融危机分别指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课题负责人:魏加宁。课题组成员: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博士研究生赵伟欣、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杨坤、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周颖等。本文系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内部课题的部分成果,所研究的两次国际金融危机分别指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作者感谢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博士研究生赵伟欣、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杨坤、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周颖等人在数据收集与整理方面的出色工作。
王戴黎 孙明春
摘要:2016年11月8日美国总统大选结束后,全球金融市场预期发生了重大改变,对全球通货紧缩的担忧转变为对通货膨胀或再通胀的期待。上述预期的转变导致过去多年在各个资产类别不断加强的诸多“拥挤交易”出现大规模平仓。相比短期的市场波动,我们认为全球金融体系在未来12个月面临的一个更大挑战在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拐点的来临,其驱动因素来自两个方面:第一,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经济体带来的收益逐渐小于成本;第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面临使用上的技术极限。我们估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拐点将再次引发金融市场震荡,其对全球金融体系可能带来的冲击将超过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和2013年美联储单方面宣布收缩资产负债表的影响。
关键词:量化宽松 货币政策 拥挤交易 金融危机
注:作者王戴黎系中国金融四十人•青年论坛青年学者,孙明春系博海资本首席经济学家。本文为CF40内部课题“金融危机经济学”子课题“金融危机的潜在路径”的阶段性成果,课题负责人为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高级研究员管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