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第6期(总第20期)
专题
中国经济增长前景/白重恩 张琼
供给侧改革的主战场在要素市场/刘世锦
2016年宏观经济视角——供给之道,实则虚之 /彭文生
国际金融
借加入 SDR之东风 提高人民币汇率弹性/
美联储加息的十个问题/缪延亮 姜骥 邓拓
宏观经济
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十五年之痒 /鲁政委 郭嘉沂 郭昀松
人民币国际化下的财政货币政策协调与利率决定/邓海清 方岑
区别不同国家特点 有针对性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课题组
金融务实
商业银行投贷联动机制的创新与监管/廖岷
混业经营条件下金融控股集团的风险管理模式/武剑
金融支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问题研究/张红宇
白重恩 张琼
摘要:中国2015年增长率创1990年以来最低,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如何看待“6时代”的中国经济?其未来增长潜力如何?这是当前引起高度关 注的热议话题。本课题借鉴已有研究方法,从供给侧角度来预测中国中长期 增长潜力。课题分为两个维度:基于跨国“收敛”共性规律估计“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基于中国特殊国情个性特征估计“劳动力增长率”,之后回避具体函数形式讨论预测了中国2015-2050年间各年的“经济增长率”。
关键词:中国经济 供给侧 劳动力增长率
注:作者白重恩系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副院长,张琼系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本文为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内部课题“中国经济增长前景”的部分成果,课题经CF40组织专家评审。
刘世锦
摘要:经济增长的历史需求峰值是由技术决定的,当经济增长到某种状态或者某个数量级,就很难再往上增长。发展经济学则缺乏经济持续增长理论,无法解决全球范围内出现的中等收入陷阱问题。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企业盈利水平是需要特别关注的核心指标。供给侧改革也不能取代需求管理。本文指出,中国供给侧改革的主战场在于要素市场改革。
关键词:经济增长 人均收入 供给侧改革 要素市场
注: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本文综合了作者在2015年11月的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内部课题评审会“中国经济增长前景”所做的评审及近期有关供给侧改革的文章,由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秘书处整理,未经作者审核。
彭文生
摘要:展望2016年,美联储加息和中国央行降息是影响全球金融市场的重要因素,背后折射的是两个最大经济体的动能。本文将从利率与经济的关系入手破解宏观供求之谜。货币金融连接供给和需求,也可以导致供需持续偏高,体现为市场利率偏离与充分就业一致的均衡利率。中国尚处于金融周期下半场的调整阶段,去杠杆带来过剩储蓄,均衡利率下降。既然需求相对供给疲弱反映了一些结构性因素,在总需求管理之外,更需要供给和需求端的结构改革。供给侧改革对经济的影响最终将体现为均衡利率回升,或者限制均衡利率下降的空间。
关键词:均衡利率 金融周期 供给侧改革
注:作者彭文生系中信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
摘要:人民币加入 SDR是人民币国际化、中国经济金融实力上升以及对国际金融影响力上升的标志性事件。人民币加入SDR与汇率形成机制及资本账户是否开放无关。短期来看,这可能会引导中央银行类机构增加对人民币资产的配置,私人部门对人民币资产的配置可能也会受到正面影响;加入SDR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影响不会太大,其正面边际影响应该大于负面风险。人民币加入SDR引发的资本流入,有助于缓冲目前资本外流的局面,在加入SDR后,提高人民币汇率的弹性显得更为重要。
关键词:人民币 特别提款权 资本外流 汇率弹性
注:作者高善文系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本文为作者在2015年11月CF40双周内部研讨会第144期“人民币纳入SDR的评估”上就主题演讲“人民币纳入SDR改变了什么”所做的点评,由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秘书处整理,经作者审核。
缪延亮 姜骥 邓拓
摘要:在三轮量化宽松和七年的零利率政策之后,美国消费、投资全面温和增长,就业接近充分水平,复苏基础较为稳固。美联储多次摇摆后终于将在2015年12月启动加息。和以往不同,这是联储首次在资产负债表庞大和全球货币政策分化的背景下加息,将对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产生重大影响。我们总结联储加息最为关键的十个问题,试图对加息时点、步伐、方式及影响做出全面解读。
关键词:美联储 货币政策 加息
注:作者缪延亮系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央外汇业务中心研究主管,姜骥、邓拓供职于国家外汇管理局。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作者所在单位意见。
鲁政委 郭嘉沂 郭昀松
摘要: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随着我国出口的快速增长,中国出口商品成为国际上遭遇“反倾销”频率最高的对象。背后最重要原因 ,是入世当初并未解决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反倾销”发起国有权利选择替代国同类产品作为中国出口产品“正常价值”的参照,从而使“反倾销”高概率地取得成功。2016年12月11日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十五周年。但这也不意味着我国到期就能够自动取得市场经济地位。根据世贸组织条款,中国要想取得市场经济地位,需要获得包括欧盟、美国在内的十四个国家的分别认可。其中,欧盟和美国的态度举足轻重。
关键词:市场经济地位 反倾销 贸易
注:作者鲁政委系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郭嘉沂和郭昀松系兴业研究分析师。
邓海清 方岑
摘要:目前,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项目开放的步伐正在加速,但是这个重要变量的改变对中国债券市场的影响的研究仍然较为缺乏,因此在这篇文章中,笔者试图对此问题进行探讨。笔者首先对传统的IS-LM-BP模型进行修正,使之适应于当前人民币国际化、资产泡沫和资本自由流动的状况。根据分析,笔者认为:在引入了资产价格泡沫和债务融资增加的两重假设下,货币宽松带来的利率下行有限。人民币国际化的开启会通过全球人民币需求弹性增加的方式使得人民币资产享受到“国际化红利”。而受限于资产价格泡沫问题难解、资本项目加速和人民币国际化的三重要素,当前宽松财政政策的效果要好于宽松货币政策。由于 IS曲线的陡峭化,LM曲线的平坦化,财政宽松对利率的负面冲击有限。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 资产价格泡沫 宽松财政
注:作者邓海清系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方岑供职于九州证券。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课题组
摘要:各国对“一带一路”的态度和理解不尽相同,“一带一路”倡议应从各国特点出发而有不同的侧重点。美国持观望态度,对于倡议的性质比较困惑。英国和阿联酋的态度相对积极,认为有和中方合作的前景。巴基斯坦与中国的合作基础较好,适宜成为做实倡议的突破口。印度的实用主义心态很突出,不乐于接受“一带一路”的概念,但中方仍需重视印度的市场和中印合作前景。新加坡有些担心倡议会影响其在东盟的战略地位,但新加坡在项目融资方面的经验在“一带一路”的舞台上大有用武之地。
关键词:一带一路 风险因素 实用主义 项目融资
注:2015年9月30日至10月23日,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开展了“一带一路+环球访问计划”的第一期访问,出访美国、英国、巴基斯坦、阿联酋、印度、新加坡六国,对当地的政府机构、智库、商业机构进行访问,就世界经济发展前景、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人民币国际化等热点问题与各国政要、专家展开对话与交流。随后,CF40就“一带一路”话题召开内部研讨会。本文为访问及研讨会的部分成果。全程及部分参与此次访问的专家包括CF40学术顾问、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研究员余永定,CF40学术委员、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CF40成员、论坛高级研究员管涛,中金公司董事总经理黄海洲,CF40秘书长王海明。本文主要执笔人为王乾筝。
廖岷
摘要:商业银行以投贷联动机制支持债权与股权相结合,增加对企业科技创新的融资,是当前贯彻创新驱动国家战略的重要课题。本文研究科技金融中投贷联动机制创新与监管的整体制度设计。首先,以美国作为分业体系的典型代表,回溯其商业银行业务范围变迁的历程,辅以日本的经验,说明商业银行是有限权利的产物,要恪守业务之本以及银行作为信用中介的根本职能定位。商业银行是投贷联动的贷方,投资是专业创投机构的职能,商业银行分享的未来收益实质是风险损失准备。因此,对商业银行的业务边界要有清醒的认识。其次,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验证,修订了斯蒂格利茨的一个风险投资模型,分析科技创新领域高风险造成市场配置无效率,存在股权投资缺口,从而偏离帕累托最优配置,引起总投资不足,并通过多种模式的比较,说明实施投贷联动机制的必要性。最后,指出投贷联动机制能有效匹配创业期科技企业信贷风险与收益,要把握五个核心原则“银行主贷,创投主投;补偿风险,收息为本;小众市场,专业经营;早期投入,全程联动;隔离风险,控制投机”,并结合“三性”(合法性、风险性、能动性)开展机制创新,据此提出一套监管规则的构想。
关键词:商业银行 科技金融 投贷联动 分业体系
注:作者廖岷系上海银监局局长。本文为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内部课题“科技金融中的投贷联动——商业银行权益性投资业务创新与监管改革研究”的部分成果,课题由CF40组织专家评审。
武剑
摘要: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传统金融企业的发展速度开始下降。但随着各项金融改革不断深化,金融管制逐步放松,金融创新步伐加快,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行业之间彼此渗透、相互融合,混业经营将成为一个趋势,金融控股集团将成为金融新常态下的重要运营模式,中信集团、光大集团、平安集团等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由于金融控股集团横跨多个行业,与纯粹分业经营的金融企业相比有着不同的风险特征,探索适合我国金控集团的风险管理模式,推进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不仅是国家深化金融改革所关注的重点,也是金控集团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混业经营 金融控股集团 风险管理
注:作者武剑系中国光大集团专职董事。
张红宇
摘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农业发展阶段性的必然产物。但是,作为关键动力的金融在总体处于抑制状态的农业农村发展领域尤为稀缺,并且与日韩等国相比,系统性合作金融机构的缺失也是一大障碍。在现有格局下,金融机构本身很难草根化。培育正规金融机构的代理中介,让它们承接外包业务,是目前可考虑的方案。
关键词:农村一二三产业 金融支持 代理中介
注:作者张红宇系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司长。本文为中国农村金融论坛内部课题“金融支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问题研究”的部分成果,课题由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组织专家评审。中国农村金融论坛由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和中国农业银行共同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