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第4期(总第18期)

发布时间:2015-08-27 10:20:00
简介:
作者:

专题
经济发展与改革中的利率市场化 /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课题组

2020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发展规划与战略研究/ 李迅雷

关于“十三五”时期中国金融开放的三个重要问题/ 管涛

宏观经济
“宏观稳住”的难点和对策/ 孙明春

国际金融
中国参与全球金融治理:背景、路径与建议——结合中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思考/ 廖岷

金融实务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顶层设计构想和实践/ 刘健 张帆

新金融
加快中国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的新思路/ 王永利

改革实践
创新农业“走出去”金融支持模式研究/ 农业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课题组

农村集体产权权利分割问题研究/ 叶兴庆


经济发展与改革中的利率市场化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课题组

  摘要:利率市场化的实质是由市场取代货币当局成为利率定价的主体。从国际比较、对经济金融的促进作用、经济结构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关系等方面来看,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仍是非常成功的。今后应以建立健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形成机制为总体方向,以完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传导机制为重点,以提高中央银行宏观调控能力为基础,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 改革 利率形成机制 利率传导机制

  注:本文为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和上海新金融研究院(SFI)年度金融改革报告“中国金融改革报告(2015):中国经济发展与改革中的利率市场化”的部分成果,课题报告经 CF40组织专家评审。

全文链接


2020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发展规划与战略研究
李迅雷

  摘要:我们对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相关理论进行了分析,已有的对国际金融中心的研究主要是从经济学和金融学角度进行理论分析。本课题分别对纽约、伦敦、东京、香港、新加坡、巴黎等国际金融中心发展过程、经验进行全面系统分析 ,并通过相关指数来分析上海与全球主要国际金融中心的差距。结合上海实际,综合本课题研究成果,我们提出了 2020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战略。
  关键词:国际金融中心 国际经验 发展规划

  注:本文为上海新金融研究院(SFI)内部课题“2020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战略研究”的部分成果,课题报告经 SFI组织专家评审。课题负责人为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课题顾问为上海金融办主任郑杨,课题组成员包括李明亮、吴一萍、陈久红、周洪荣、朱蕾、周缘、张来军、蔡李幸男、范晓轩、周新辉、王旭。

全文链接


关于“十三五”时期中国金融开放的三个重要问题
管涛

  摘要:未来五年,中国经济与货币的国际地位有望进一步提升。讨论未来五年的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必然绕不开人民币汇率形成市场化改革、资本项目可兑换(或资本流动管理)和国内债券市场开放三个重大问题。
  关键词: 金融改革 人民币汇率 资本项目可兑换 债券市场

  注:作者管涛系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高级研究员。本文根据作者 2015年 7月 9日在中国金融学会举办的“中国金融论坛•第二届青年金融论坛”上的发言整理而成。

全文链接


“宏观稳住”的难点和对策
孙明春

  摘要:由于中国经济的体量越来越大,“宏观稳住”的难度越来越高,所需动用的资源量越来越大,由此产生的新的效率损失和结构扭曲与“宏观稳住”的政策初衷也越来越背离 ,这令宏观决策当局进退两难。在本报告中,我们将着力分析当前“宏观稳住”政策的主要难点,并在此基础上预测中国经济的短期和中期走势,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宏观稳住 经济增长 投资 房地产

  注:作者孙明春系博海资本董事长兼投资总监。本文为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2015年第二季度宏观政策报告。

全文链接


中国参与全球金融治理:背景、路径与建议
廖岷

  摘要:金融危机之后,全球金融治理改革进入了加速推进的新时期,中国需要抓住历史机遇,在构建开放型经济金融新体制进程中,进一步提升参与全球金融治理的水平。本文通过对中国参与全球金融治理背景和路径的分析,提出坚定释放政策信号、完善法治建设和优化市场环境、提高金融业综合竞争力、构建安全保障体系、坚持合作共赢的五项建议。
  关键词:全球金融治理 人民币国际化 金融开放

  注:作者廖岷系上海银监局局长。

全文链接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顶层设计构想和实践
刘健 张帆

  摘要: PPP模式的兴起与发展,恰恰针对公有化和私有化两种方式的缺点、难点而来, PPP模式既能够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能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最终提升公共服务的供给质量和效率。从国内实际看,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合作需要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重诺履约的法治环境,对政府治理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需要构建有利于 PPP模式发展的机制和制度。
  关键词: PPP 激励约束机制 政府治理

  注:作者刘健系财政部金融司巡视员;张帆系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博士研究生。本文所有观点均为作者个人意见,并不代表作者所在工作单位的意见。

全文链接


加快中国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的新思路
王永利

  摘要:互联网的发展正在对人类社会产生越来越深刻的影响。在中国,传统金融模式难以满足互联网新生态的要求,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留下了巨大的空间。互联网金融的提升,最有可能实现的突破可能在于:一是致力于打破现有的金融分割,打造超级互联网金融平台;二是打造真正的网上银行,打破网上金融(特别是收付清算)对线下金融的过度依赖;三是要建立灵活便捷的搜索引擎;四是要形成相对独立的网上支付清算体系,并提供必要的中介服务,等等。
  关键词:传统金融 互联网金融 网上银行

  注:作者王永利系乐视金融CEO。

全文链接


创新农业“走出去”金融支持模式研究
农业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课题组

  摘要:农业“走出去”不仅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的战略需要,同时已成为了重要的外交资源。当前我国农业“走出去”发展 喜忧参半。当前,传统金融支持农业“走出去”模式面临一些困难,需要注 重金融支持模式的创新和金融服务的引导,破解“资金融通”的瓶颈问题。
  关键词:农业“走出去” 金融支持 创新

  注:本文为中国农村金融论坛内部课题“金融推动农业‘走出去’研究”的部分成果,中国农村金融论坛由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与中国农业银行共同发起。农业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课题组组长为杨易,课题组成员包括祝自冬、陈瑞剑、尹燕飞、杨光、于敏、姜晔、刘建玲、许勇。感谢论坛评审人和专家提出的宝贵意见,文责自负。

全文链接


农村集体产权权利分割问题研究
叶兴庆

  摘要:农村集体所有制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源跨社区配置、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人口变动不相适应。研究所有制的组织形式、实现方式、发展趋势,核心在于研究产权体系的发展变化。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是一组权利。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就是要选择一种更有效率的产权制度安排,把农村土地等集体资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等各项实际财产权利界定清楚。
  关键词:农村集体所有制 集体产权 权利分割 改革

  注:本文为中国农村金融论坛课题“农村集体产权权利分割问题研究”的部分成果,课题负责人叶兴庆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中国农村金融论坛由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和中国农业银行共同发起。

全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