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第3期(总第17期)

发布时间:2015-06-27 10:31:00
简介:
作者:

CF40-PIIE中美经济学家学术交流会专题
发挥开发性金融优势 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 郑之杰

构建“一带一路” 引领全球投资新趋势/ 李若谷

“一带一路”建设的市场化融资机制研究 ——以中国债券市场开放为视角/ 万泰雷

“一带一路”战略下人民币海外循环机制研究/ 巴曙松 叶聃

依托“一带一路”战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刘勇

“一带一路”引领中国开放新格局和金融业新发展/ 程漫江

中美贸易关系:继往开来/ Jeffrey J. Schott Sean Miner

中国的崛起和美国的福利/ Robert Lawrence

中欧融资体系面临的挑战/ Silvia Merler Nicolas Véron

中国对减少全球收入不平等的贡献/ Tomáš Hellebrandt Paolo Mauro

洲级财政联盟:美国和欧洲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Jacob Funk Kirkegaard

大公司在中国和其他新兴市场的崛起/ Caroline Freund


发挥开发性金融优势 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郑之杰

  摘要:当今世界经济正在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在此背景下,“一带一路”建设将给全球经济增长带来一系列新的战略机遇。“一带一路”建设对于开创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深化区域经济合作、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也都具有重大意义。“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回收周期长、融资瓶颈突出,亟需发挥开发性金融长期性、开发性、引导性的优势和作用。
  关键词:一带一路 基础设施建设 开发性金融

  注:作者郑之杰系国家开发银行行长。本文为作者在第四届“CF40-PIIE中美经济学家学术交流会”所做的主题演讲,由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秘书处整理,经作者审核。

全文链接


构建“一带一路” 引领全球投资新趋势
李若谷

  摘要:“一带一路”构想诞生于全球投资格局深刻调整之时,是打破冷战思维的具体实践,涉及区域之广、国家之多、建设过程之复杂可谓前所未有。在资金投入、政策对接等方面,凭中国一己之力是不可能完成的,必须动员沿路沿线国家都积极参与,共同努力实现这一目标。此外,中国经济的发展在相当长时期内不得不依靠投资,只有改善基础设施和基本服务,才能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关键词:一带一路 全球投资格局 冷战

  注:作者李若谷系中国进出口银行原董事长。本文为作者在第四届“CF40-PIIE中美经济学家学术交流会”所做的主题演讲,由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秘书处整理,经作者审核 。

全文链接


“一带一路”建设的市场化融资机制研究——以中国债券市场开放为视角
万泰雷

  摘要: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离不开金融支持,当前学者对于主权引导的金融支持机制研究较多,而针对市场化机制的研究比较鲜见。本文以中国债券市场开放为视角,提出了以市场化融资机制支持“一带一路”战略的新思路。债券市场可以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直接融资支持,也可以通过国际开发机构等提供间接融资支持。与主权引导机制相比,债券市场的融资具有可持续性强、公开透明、融资成本较低、金融风险分散等特殊优势,同时还能在助力“一带一路”战略中实现资本项目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提升金融话语权等战略目标。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债券市场 市场化融资机制

  注:作者万泰雷系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市场创新部主任兼国际部主任。本文为作者向第四届“CF40-PIIE中美经济学家学术交流会”提交的交流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所在单位意见。

全文链接


“一带一路”战略下人民币海外循环机制研究
巴曙松 叶聃

  摘要: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逐步让人民币在离岸市场连续流动和交易起来,建立起完善的离岸循环机制,包括流出、流通和回流环节。“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出为促进人民币流出境外创造了条件,我们需要在此基础上探讨促进人民币境外实现自循环,进而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途径。
  关键词:一带一路 人民币国际化 离岸市场

  注:作者巴曙松系香港交易及结算所首席中国经济学家、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叶聃就职于国家开发银行深圳分行。本文为作者向第四届“CF40-PIIE中美经济学家学术交流会”提交的交流文章。

全文链接


依托“一带一路”战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刘勇

  摘要:“一带一路”的核心在于中国通过国际通行的规则与做法,以经济发展为目标,不附加政治附带条件地帮助其他国家,共同分享经济增长红利。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可以为“一带一路”铺平道路,是“一带一路”战略全面展开的重要前提,“一带一路”战略也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了难能可贵的投融资载体、国际分工环境和市场条件。
  关键词:一带一路 人民币国际化

  注:作者刘勇系国家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业务发展局局长。本文为作者向第四届“CF40-PIIE中美经济学家学术交流会”提交的交流文章,仅代表本人观点,不代表所在机构意见。

全文链接


“一带一路”引领中国开放新格局和金融业新发展
程漫江

  摘要:“一带一路”勾勒出了中国未来对外开放的战略版图,引领中国金融业新发展。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和“走出去”战略,中国银行业应加快国际化进程。中国银行业要从现在开始,比以往更积极地进行海外机构布局,可以更多地通过跨国收购加大海外扩张。未来 3-5年也将是中国证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黄金时期。
  关键词:一带一路 银行业国际化 开放

  注:作者程漫江系中银国际控股董事总经理、研究部主管。本文为作者向第四届“CF40-PIIE中美经济学家学术交流会”提交的交流文章。

全文链接


中美贸易关系:继往开来
Jeffrey J. Schott Sean Miner

  摘要:二十年前,中国和美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关系非常滞后。主要的转折点是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WTO)。2008年至 2009年金融危机发生之前的十年见证了中国对美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巨大的贸易顺差。然而,中美双边贸易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还能继续强劲增长吗?很多专家基于长期观察认为应当持谨慎态度。虽然美国和中国政府之间存在持续的不信任,双方认识到它们需要合作才能推进共同的国际目标和完善国内经济优先事项。这篇论文对一些重要议题进行了总结。在这些议题上,中美通过对话可以推动大量经济变革,并为未来更广泛的区域和多边贸易协议打下基础。
  关键词:中美贸易 中美双边投资协定 区域自由贸易

  注:作者Jeffrey J. Schott系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Sean Miner系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中国项目主管、助理研究员。本文为作者向第四届“CF40-PIIE中美经济学家学术交流会”提交的交流文章,原文为英文,由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秘书处翻译。

全文链接


中国的崛起和美国的福利
Robert Lawrence

  摘要:美国国际经济政策历来认为,外国的经济增长有利于美国的经济发展。但是,当涉及到中国的崛起时,很多人都不那么确定了。当新兴经济体通过出口更多的加工品(中国)和服务(印度)以获得迅速增长时,这些经济体引发了公众对失业和减薪的顾虑。所有寻求有效全球合作的人都非常关心这个问题。我们的分析表明,这些顾虑有些是错误的。中国的经济增长实际上提高了美国人的生活水平。可以肯定,贸易带来了挑战。但从长远来看,和这些成本相比,美国能够获得更多的利益。
  关键词:新兴经济体 美国福利 贸易壁垒

  注:作者系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国际贸易和投资系阿尔伯特•L.威廉姆斯教授。本文为作者向第四届“CF40-PIIE中美经济学家学术交流会”提交的交流文章,原文为英文,由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秘书处翻译。

全文链接


中欧融资体系面临的挑战
Silvia Merler Nicolas V éron

  摘要:和其他国家一样,中国在金融改革方面的很多讨论把美国作为最明显的参照体系。本文建议,中国的金融改革者或许可以有效借鉴欧盟 (EU)的情况,将后者作为标杆分析和观察的另一个参照体系。反之,欧盟的决策者也可以从进一步了解中国的金融发展状况中获益。和中国一样,但有异于美国,欧盟的金融系统在极大程度上依赖银行作为金融中介的主要渠道,并经历过长期对金融业的抑制,以及其他形式的银行及政府政策之间的互动和依赖。
  关键词:金融改革 影子银行 金融监管

  注:作者Silvia Merler系欧洲布鲁盖尔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Nicolas V éron系欧洲布鲁盖尔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本文为作者向第四届“CF40-PIIE中美经济学家学术交流会”提交的交流文章,原文为英文,由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秘书处翻译。

全文链接


中国对减少全球收入不平等的贡献
Tomáš Hellebrandt Paolo Mauro

  摘要:在过去二十年间,发达经济体日益加剧的收入不平等现象引发了普遍关注。但近期对全球收入分配的分析却展现了一幅令人乐观的图景:进入新千禧年以来,全球性的收入不平等呈下降趋势。新兴经济体尤其是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对这种趋势的形成发挥了关键作用。中国的迅速发展举世瞩目,以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中位数收入已略高于全球中位数收入。中国未来的强劲增长将继续提高其居民和贸易伙伴的福利,但不会再是直接减少全球不平等的主要引擎。令人欣慰的是,在未来二十年中,全球收入不平等总体预计将进一步减少。
  关键词:收入不平等 新兴经济体 中国

  注:作者Tom ášHellebrandt系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研究员,Paolo Mauro系彼得森系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本文为作者向第四届“CF40-PIIE中美经济学家学术交流会”提交的交流文章,原文为英文,由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秘书处翻译。

全文链接


洲级财政联盟:美国和欧洲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Jacob Funk Kirkegaard

  摘要:治理中央政府及地区之间的关系不存在普遍适用的模板。中国政府在 2013年下半年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启动了一系列潜在影响广泛的财政和政府职能改革措施。这是自 1994年以来的第一次全面大修,此时中国的经济体量已经是 1994年的六倍有余。本文通过一个不甚严格的比较分析框架来探究欧元区和美国这样发达洲级经济体中中央和各级政府的财政和职能关系,希望能为今天的中国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央—地方关系 政府职能改革 财政改革

  注:作者系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本文为作者向第四届“CF40-PIIE中美经济学家学术交流会”提交的交流文章,原文为英文,由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秘书处翻译。

全文链接


大公司在中国和其他新兴市场的崛起
Caroline Freund

  摘要:在2000年以来的高增长出现之前,大多数发达国家之外的超级富豪要么靠继承财产发家,要么靠政府关系和私有化所带来的财富发家。如今情况已经有所改变。巨富在新兴市场特别是在中国的崛起,反映出了一类这样新型企业家的存在:他们有着超越本土市场的思考,而且重视科技和创新。新兴市场的财富新贵,并不像人们一般以为的那样完全是政治寻租的代言人,而是正在创造一些能产生全球知名品牌的大公司。不过,尽管寻租活动正在减少,它们仍然能占新兴市场财富总量的五分之一左右。
  关键词:富豪 新型企业家 创新 寻租

  注:作者系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本文为作者向第四届“CF40-PIIE中美经济学家学术交流会”提交的交流文章,原文为英文,由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秘书处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