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第4期(总第6期)
发布时间:2013-08-27 13:49:00
简介:
作者:
专题
关于财税体制改革的思路 / 马骏 白重恩
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方案设计 / 白重恩 李波 马骏
建设法治的市场经济 / 周汉华 魏加宁
土地制度改革与新型城镇化 /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课题组
对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若干认识与政策建议 /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课题组)
宏观经济
中国货币政策框架评估 / 黄益平
经济与环境
PM2.5减排须有“顶层设计”和量化方案 / 马骏 施娱 佟江桥
关于财税体制改革的思路 / 马骏 白重恩
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方案设计 / 白重恩 李波 马骏
建设法治的市场经济 / 周汉华 魏加宁
土地制度改革与新型城镇化 /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课题组
对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若干认识与政策建议 /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课题组)
宏观经济
中国货币政策框架评估 / 黄益平
经济与环境
PM2.5减排须有“顶层设计”和量化方案 / 马骏 施娱 佟江桥
关于财税体制改革的思路
马骏 白重恩
马骏 白重恩
摘要:我国财税体制现存的一些弊端,鼓励了高投资、高耗能、高污染的增长方式,使财政难以有效发挥调节收入分配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功能,导致了地方政府过度干预经济活动和忽视长期风险的倾向,加剧了金融风险。财税改革的主要目标应该是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改善收入分配、提高预算的透明度和法制化程度、提高财政的可持续性、控制系统性风险。我们的主要改革建议包括:一是三年内基本完成“营改增”,以此为突破口全面改革税制;二是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全口径预算体系;三是在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方面,将部分有较强“外部性”的支出责任集中到中央,鼓励地方在其他领域探索不同的改革路径,将特别消费税和车辆购置税下放给地方,提高以公式为基础的均等化转移支付的比例;四是扩大地方政府通过独立发债的权力,逐步建立以市政债为主体的地方基础设施融资体系;五是建立中长期预算框架,增强财政的可持续性。
关键词:财税改革 财政可持续性 预算体制改革 中央与地方关系 地方债
注:作者马骏系德意志银行董事总经理、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白重恩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
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方案设计
白重恩 李波 马骏
白重恩 李波 马骏
摘要:本文讨论了评价一个社会保障体制的好坏标准:一是能否维持财务的可持续性;二是能否保持对居民的正向激励;三是能否促进社会公平;四是能否促进人口自由流动和就业增长;五是能否通过建立社会安全网扩大消费。本报告就此对下一步的养老体制改革、医疗体制改革提出若干建议。
关键词:社会保障体制 医疗体制 养老体制
注:作者白重恩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李波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二司司长,马骏系德意志银行董事总经理、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
建设法治的市场经济
周汉华 魏加宁
周汉华 魏加宁
摘要:目前我国法治建设滞后,经济呈现很明显的“半市场化”特征,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具体表现在法律制度尚不够完善、政府权力过大、对公民的人身权和财产权保护不力等方面。本文提出了三项具体建议:一是进一步完善法律制度,强化权利保护,促进公平竞争;二是推动政府机构改革,完善行政执法机制,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三是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保障法治的市场经济建设顺利进行。
关键词:法治 市场经济 法律制度
注:作者周汉华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魏加宁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副部长。
土地制度改革与新型城镇化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课题组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课题组
摘要: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目前,我国新型城镇化面临两方面的问题,一是高房价,而政府过分依赖卖地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房价,严重阻碍了城镇化的进一步推进;二是土地制度方面的掣肘,在现有土地管理体制下,土地使用效率下降,土地供应不足,不但难以保障城镇化的土地需求,而且可能影响到粮食安全。后者是阻碍新型城镇化的关键因素。对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大幅扩大城镇建设用地规划;二是改革建设用地供地方式;三是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市政债;四是征收房地产税;五是提高农地和城市建设用地使用效率;六是转变粮食自给观;七是加强环境保护;八是保障失地农民利益。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土地制度 改革
注:课题组成员包括:白重恩、蔡洪滨、黄海洲、李波、马骏、魏加宁、徐林、袁力、周诚君、周汉华等(按姓氏音序排列)。
对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若干认识与政策建议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课题组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课题组
摘要:我国城镇化潜力巨大,是下一阶段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深化改革的强大动力和战略选择。推进新型城镇化应重点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边界,防止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切实增加建设用地供给,建立市场化、可持续的融资机制,实现人的城镇化和市民化。为此,建议协调推进如下一揽子配套改革措施:建设用地按土地当量在全国范围内占补平衡,切实增加土地供给;转变保护主义和高度自给的粮食安全观,扩大农业开放;改革财税制度,建立合理的地方政府事权财权体系;对城市政府适度举债建立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充分发挥金融市场的作用;统筹考虑对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及公共服务等。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土地当量 融资机制 财税改革
注:课题组成员包括:白重恩、蔡洪滨、黄海洲、李波、马骏、魏加宁、徐林、袁力、周诚君、周汉华等(按姓氏音序排列)。
中国货币政策框架评估
黄益平
黄益平
摘要:过去十年,货币政策基本实现了传统的政策目标;但货币政策决策在预见性与时效性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可能放大了经济波动;一些政策在确保实现短期目标的同时埋下了不少中长期定时*。中国市场经济转型过半,货币政策框架也仍然呈现明显的市场与行政混合的特征,货币政策应与时俱进,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特别要增强决策的预见性、专业性和时效性,更多地依靠市场手段而不是行政手段。
我国目前广义货币规模庞大、增长速度较快,其实表明金融资源的利用效率在明显下降,同时可能会增加未来的金融风险。因此要改变金融中介的结构、改善金融机构的行为、改进货币政策的决策以及改良经济增长的模式。同时,要将改进经济统计数据的质量作为改善货币政策决策的一个重要辅助步骤。
今后几年,我国利率市场化、汇率灵活性改革和资本项目开放的步伐将显著加快。这些都是金融自由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对货币政策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键词:货币政策 经济增长模式 金融改革
注:作者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PM2.5减排须有“顶层设计”和量化方案
马骏 施娱 佟江桥
马骏 施娱 佟江桥
摘要:如何有效治理空气污染已成为我国政府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环保部亦已宣布力争于2030年前,全国所有城市达到空气质量二级标准,这意味着城市PM2.5年均水平届时必须降至30。
本研究建立了第一个PM2.5定量模型。以此模型,我们首先评估了目前的煤炭、汽车等产业趋势和交通运输规划与PM2.5减排目标的不可兼容性。结果表明,若现行政策不变,我国将无法在2030年达到PM2.5的减排目标。
根据一系列模拟,我们提出,为了达到减排目标,政策必须大变以达到如下新的结构调整目标:煤炭消费量需要在2016年见顶;吨煤污染排放在未来18年中需降低约70%;每辆汽车平均污染排放降低约80%;清洁能源占能源消费的比重需从目前的13%大幅提高到2020年的27%和2030年的46%;乘用车保有量的增速应该从过去年均20%大幅降低至单位数增长;在未来8年内将铁路总里程应该提高60%,将地铁总里程提高4倍。为了推动这些结构变化,需要采取大幅提高煤炭资源税和排污费、引入汽车拍照拍卖制度等改革措施。
此外,本研究还量化了上述政策对经济发展、财政赤字以及价格水平的影响,发现其影响是可控的。在行业层面,新的政策组合将显著利好天然气、核电、水电、风电、太阳能、环保、铁路以及相关设备制造业。
关键词:空气污染 PM2.5 能源结构 交通结构 财税政策
注:作者马骏为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学术委员、博源基金会学术委员;施娱和佟江桥分别为德意志银行策略组和新能源行业研究员。